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西溪乡文坳村,是一个距县城约40公里的偏远山村。6年前,一位名叫巫春明的“90后”小伙来这里教书,扎下根成了一名“编外村民”“孩子王”,66名学生的“大家长”。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加法交换律,同学们请翻到书……”巫春明转身用左手在黑板上写字。

巫春明回忆,小时候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右手,惯用手被迫改成了左手。刚开始板书时是有点不适应,毕竟,与用笔写字还是不太一样,黑板上写稍微更困难一点,经过蛮多锻炼才慢慢让板书更好看、更工整一些。文坳村有一千多户人家、四千多人口,适龄儿童在村小读书,巫春明既是数学老师,也是他们校长。巫春明朴实说道:“作为乡村孩子,需要老师去引导,走读书的路,以我自身身残志坚的故事来影响他们,读书虽不是唯一出路,但却是最好出路!”

学生们反映,巫老师上课挺有趣的,讲题目的时候会开开小玩笑之类的,但班上的数学成绩都很好,还有孩子说,左手写出来的字也很好看,很流利。
别看如今学生们挺信服,最初,既不是教育专业科班出身、身体又有残疾的巫春明,为了“走”进孩子们的心,花了大量精力提升教学能力。课上,创新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课后,总结遇到的问题、定期家访,常常天黑了才回家。
学生李俊爽说:“平时我们考试考好了,老师会给一些奖励,吃的或者玩的,每次都可以攒积分,定期会兑奖品。”
退休老师张音福说:“巫老师来到学校特别是当校长后,确实改变了很多,教育质量、学习环境,成绩一次没滑过坡,只有前进!”

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平时缺少父母陪伴,但自打课堂上严肃,却乐于奖励孩子们的巫春明到来,孩子们身边多了个亦师亦友的角色。每当遇到问题,都会向巫老师求助。
巫春明说:“学生需要我做什么,都会做,作为老师,应该主动点,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

巫春明就像“大家长”,处处照顾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每天中午,打饭时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平时有什么琐事,大家也总是找他。
唐婷老师说:“觉得巫校长非常认真负责,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上非常关心很体贴我们,还会动手修理东西。”

巫春明除了传授知识,还教孩子们做人道理,或生活技能,希望他们都能成人成才,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之所以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源于巫春明自身的经历。还在读初中时,为减轻家庭负担,巫春明利用暑假去工厂里打工赚学费,在打工时右手不慎被机器压伤,无奈之下只能截去右掌,从而落下残疾。
巫春明没有气馁。在父母支持下,他成功考上赣南师范大学。大四时一次支教经历,让他决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投身教育事业,将更多知识带给农村孩子。巫春明说:“他们好多都是留守儿童,有时候生病了,打个电话给他们的爷爷奶奶,还不在家,干活去了,爸爸妈妈又在外打工。在学校里作为老师,确实有既当爹又当妈那种感觉。与孩子相处中,慢慢会被童心、快乐、无忧无虑感染。”

为了能够成为一名合格老师,巫春明开始自学教育知识,2016年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遂川支教。
其实,早在实习之后,巫春明就开始应试,考取教师资格证,再考编上岗。2017年,巫春明主动请缨,只身来到只有五名学生的大汾镇桃坪小学任教,更加坚定了在偏远地区教书育人的意向。在桃坪小学,巫春明秉持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想法,不断改进复式教学;他身兼数职,上课是老师,到了中午,就“变身”食堂大厨,左手切菜炒菜,尽力为孩子们做好每一顿饭。下雨天,路上不安全,他就送孩子们回家。

学校后面有一条河,一下大雨就涨水,每次巫春明都拉着孩子们过桥,目送他们走出视线才放心。学生健康成长是巫春明不断向前的源源动力,而一名名同样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则给了他巨大的精神鼓舞。在一个师德师风宣讲团里,巫春明结识了另一名优秀老师,同样身有残疾,教书育人二三十年,很自信阳光,不气馁、不自暴自弃。

学习,让巫春明因为意外事故而蒙上阴影的人生再次有了色彩;在乡村教书育人,让巫春明实现了人生价值,还收获了美满家庭。而他也用亲身经历激励着更多孩子们,知识改变生活,努力就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