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来,赣南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江西省高校中社会学学科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最健全的专业。社会学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C-等级,是赣南师范大学目前进入学科排名的三个专业之一。2006年,我校民俗学硕士点获得批准并于200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同年,民俗学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重点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2010年,以民俗学硕士点及民俗学重中之重学科为基础,社会学被批准为“江西省高水平学科”,2012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2018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社会学硕士点专业评估。2018年被江西省教育厅列为社会学博士点培育学科,也是赣南师范大学重点培育潜力学科之一。
目前我校社会学设立了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三个二级学科,形成了学科体系健全、教学科研和调查实践基地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该学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2名,博士17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多名教师拥有海外访学背景。聘请了法国远东学院院士劳格文、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井冈学者”万建中等多位国内外专家为特聘教授。近几年来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8项,出版学术专著2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位点拥有200多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及数万册中外文专业图书、百余种中外文专业期刊,为有志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建有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和独具特色的客家博物馆。建有“民俗学田野调查实践基地”,该基地由中国民俗学会与赣南师范大学联合共建,属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是全国高校首个集田野调查、科学研究、教学实践与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民俗学教学实践基地。学位点依托“示范性硕士点”建设项目,制定了“社会学示范性硕士点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和“社会学示范性硕士点研究生学术资助与奖励办法”,大力支持研究生学术研究。目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已经形成了学术训练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专业精深与博雅视野相结合、社会学专业基础与跨学科交叉并重的培养模式。
赣南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经成功连续承办五届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区域社会治理与发展”论坛,承办了2018年第三届村落发展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两届中国民俗学高层学术论坛,作为发起单位举办了多届“客家文化研究高级论坛”。近年来不断邀请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长江学者、社会学国家一流学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社会学院院长等名家学者教授50余人次到我校讲学交流。2007年以来,我院社会学专业师生的论文在中国社会学年会、民俗学年会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中多次获奖,受到学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2020年至今,我校连续五年主办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区域社会组织与地方治理”分论坛,不断增进与国内外社会学界的对话与交流。赣南师范大学是江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单位。
社会学专业创办至今,共有24篇硕士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硕士论文,9篇硕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省级研究生科研项目立项13项,16名学生考取了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211和国家一流学科的博士,毕业后在高校成为主要教学科研骨干力量。